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 传统美术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曲 曲 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手工技艺 民 俗 传统医药 传承人目录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

姜马察回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陈仓区文化馆

      姜马察回音乐是分布于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姜马村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传说始于唐,现保存有清光绪五年(1879)的手抄本。常用于祈雨,代表诸神巡回察访。姜马察回音乐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一般在祠堂和庙会上演奏。

      姜马察回音乐是以鼓吹乐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乐曲,民间也叫“细乐”。主要由12支笛子和数支笙管组成,打击乐器除战鼓、板鼓外,还有云锣、乳锣、中钹 、碰铃等,乐队一般有笛子12支、笙2个、管子2个、疙瘩锣3个、海锣2个、碰铃4个、暴鼓1个、神鼓1个。主要包含有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成份。坐乐在室内进行,乐曲有严格、固定的结构形式,以“帽子头”开始,进度较慢,然后进入“正曲”,一般为单乐段,是抒情的慢板,接着以较快的乐板“行拍”作为尾声,最后再由慢到快,乐器齐上,在高潮中结束。行乐比较简单,主要是演奏牌子曲,打击乐器中的疙瘩锣和铰子极具特色,起着伴奏击拍的作用,多用于街道行进和庙会的行进之中,如“路曲”等。

      姜马察回原有曲目22个,后失传2个,现存曲目20个,有《刮地风》、《路曲子》、《钉缸》、《柳青叶》、《高调柳青叶》、《风搅雪》、《扬燕麦》、《摆剑》、《步步敲》、《征东》、《张良辞朝》、《上香》、《开板谱》、《落板谱》、《尖环》、《八板》、《十八腔》、《上下轮》、《罗江怨》、《高调罗江怨》;已失传的是《进南方》、《放牛》。

      据当地人传说姜马二姓的祖先曾是宫廷乐师的后裔,因避战乱逃到姜马村,姜马察回才得以流传至今,且只传姜马二姓,不传外姓。

      陈仓姜马察回音乐具有鲜明的西府地方特色,旋律、装饰音等都带有西府地区的民间音乐特征。演奏中注重起、承、转、合,音乐庄重华丽、优雅丰满,风格纯清、刚柔兼并,既有古代宫廷遗韵,还有浓郁的民间手法和本地韵调——“西府调”,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与其它民间文化遗产一样,陈仓姜马察回音乐也因众多的原因面临曲目失传、后继乏人,已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姜马察回音乐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041314495252.jpg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