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浅论民俗摄影

2013/11/12 作者:程建红  点击数:

      随着生活习俗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越来越快地消亡,用照相机及时记录这些民族文化珍贵的形象遗产,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已成为今天的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民俗摄影作为一个摄影门类,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包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多彩,正是我们研究保护民俗文化的有力助手。

      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它摄影形式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是有关民俗的记录性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是用相机拍摄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民俗摄影所摄取的是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群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生活趣味,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为民俗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图片资料。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对象的摄影活动,它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并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民俗摄影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相联系,有极强的学科边沿性。

      民俗摄影的历史信息含量大。人们在进行历史描述时,最为常用的是文本方式和影像方式,但在这两者中,影像是被普遍使用的,照片所包含的历史生活内容之直观丰富是文本描述难以替代的。许多百年照片已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们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超越了照片本身,具备了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一种最直观的记史方式。它克服了文字给人们带来的想象漏洞,可以使读者与历史面对面地交流。一百多年前,英国人约翰? 汤姆逊、法国人阿尔贝? 肯恩和方苏雅等人拍摄了大量记录中国人生活实态的照片:从妇女的三寸金莲到长辫马褂,从老房老街到各种交通工具,从小摊小贩到老字号招牌等。这些照片记录、搜集了晚清时期的民族风土人情、古建筑、宗教文化及生产活动等,涵盖了民俗摄影所要表现的内容。可见,这些具有民俗学内涵的影像,既是珍贵的历史史料,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民俗摄影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民俗事象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范围极其广泛。这些社会形态保存了民间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风俗、习惯等一整套文化现象。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创作素材,也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品位,并通过民俗摄影图片传达给观众。摄影家焦波的《俺爹俺娘》,曾获得了1998 年首届民俗摄影比赛最高奖“人类贡献奖”。以摄影的手段,从摄影者个人内心世界去观察民俗生活,演绎中华儒家传统文化,把儒家伦理观中最重要的“孝道”形象化、直观化。

      民俗摄影是有关民俗的记录性摄影而非表现性摄影。从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角度来看,除了文献学方法,田野作业就是最重要的方法,而摄影无疑是它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田野作业——调查、记录、整理、考辨、研究——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影像的抑或是物质的,毫无疑问应是学者式的学术性的。拍摄的照片,只是类似司法上用的“证据”,而且照片绝对讲究民俗外部特征(整体的、局部的)的影像质量,而非“艺术性”,它不是摄影创作,当然也不是什么艺术摄影。

      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而对民俗的无知,势必导致“民俗摄影”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象表达失言,或者把泛民间生活文化都当作民俗;或者把已经没有传承并且不能发挥民俗社会功能的某种残留物当作民俗;或者把“民俗摄影”的焦点只锁定在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亦或所有民族的农村而独缺城市。

      民俗摄影属于纪实摄影范畴,强调对任何民俗活动的前期准备,进行阶段、高潮及结尾,有始有终地整体的纪实过程。所以,民俗摄影的摄影表现形式,应是完整的民俗事象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作为民俗摄影独特的风格与创作形体,不仅能给史学、民俗研究提供详实完整的图片依据,而且还应是民俗摄影的内容,表达形式与创作风格的统一。成组的专题系列图片往往能突破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和史料文献价值。

      专题的表现是全方面的,是某一民俗事象的全方位的展示:从社会环境到独特地域,从整体到细节,从历史到传承,从群众到个人。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表现某一民俗的活动场景和内容。系列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系列,可以把不同民俗事象的内容作为系列,也可以把不同民俗事象的内容对比作为系列。系列的民俗图片最有研究价值,最有说服力。所以,完整的专题组照与系列组照形式,是民俗摄影的风格与技艺的完善体现,这也是民俗摄影独具的特性。

      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动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学习民俗摄影理论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民俗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学习掌握丰富的民俗知识是从事民俗摄影必须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与从事其它摄影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就地就近为主民俗摄影工作者应该坚持就地就近为主的拍摄创作的原则,科学地使用现有力量,又快又好又省地来完成“抢救性”的历史任务。民俗摄影工作者对自己家乡当地的各种民风民俗最为了解,把当地做为自己的创作基地,深入观察体验,细微探索考证,用相机去揭示、展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更多的风格各异技艺品位具佳的民俗摄影作品,出色地完成当地民俗抢救任务。

      (三)小题大作,深度采访,系列报道小题大作,就是要求拍摄者要善于抓住千万种有民俗特色的事象之一,进行有深度成系列的透彻反映。题目小才便于进行深度的采访,有了深度,作品才不平淡不俗套,才会有新意,才能更生动地反映民俗事象的真实本质。深度采访、系列报道是以小题大作为前提的,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四)必需而恰当的文字说明一些民俗如果不加以解释的话,别的人会看不懂,这就要用必需而恰当的文字说明。文字可以记叙民俗事象的分类、性质和发生发展过程——记叙这些积淀着民俗成因和丰富文化内涵。比如说是什么民族,还有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内涵。

      综上所述,民俗摄影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具有民俗学内涵的影像。民俗摄影首先应该表现出民俗的特点,表达出富有民俗特点的多方位、多角度民俗事象。其次,民俗摄影应该表现出民俗摄影的特性,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自身的视觉形象体现民俗的历史学术价值。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