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宝鸡民俗风情的诗意呈现

2014/10/28 作者:王冰莹  点击数:

 —— 观新编舞剧《周原女人》有感

     熟悉的大老碗,传统的四扇花格门,彩绘泥塑,木版年画,马勺脸谱,地道的宝鸡符号;传统婚礼,看戏,耍社火,蒸花馍,剪髽髻娃娃,浓郁的民俗活动场景……这是一部充满强烈的宝鸡地域特色的舞剧。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周原大地,曾是周王朝发祥之地,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广袤的土地,淳朴的民风,养育出了坚韧,善良,勤劳,勇敢,心灵手巧的周原女人。2014年10月5日,一部为她而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周原女人》在市工人文化宫首演,用舞剧的形式对周原的民风民俗给予了新的诠释。

     对于舞蹈这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大多如我这样的宝鸡观众都感到高雅和陌生,我们只是外行看热闹。100分钟的舞剧,没有一句台词,怎能表达出原著那波澜壮阔的意境?《周原女人》的舞台呈现出乎意料,让我震撼。

     舞剧《周原女人》剧本是由青年编剧宋文宪根据他的同名戏曲剧本改编而成,而戏曲剧本则于取材于扶风作家汪润林的长篇小说《周原风》。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民风淳厚,家族史传奇引人入胜,具有深厚的周原传统文化内涵。这就为舞剧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设置,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要将其以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在逻辑性、结构性、舞台时空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挑战。

     该剧以民国时期,一个美丽的周原女子林香香的爱情命运为主线,用饱满奇妙的舞蹈语言、音乐元素、灯光舞美,塑造了林香香、胡七娃、姬耀先、白云飞等几个具有复杂个性和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演绎了民国时期周原上形形色色的人生状态和精神风貌,表现了周原女人林香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担任该剧编导的张建民先生,是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舞蹈编导。张教授出生在宝鸡、成长在宝鸡,是黄土地养育的西府儿郎,他对家乡的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宝鸡的民俗了然于心。

     因此,在舞剧的情节内容中,融入了很多宝鸡的民间文化元素,他将这些原始的民间元素与现代舞蹈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尽管该剧还有不少可改进之处,但总体的呈现是成功的。

     舞剧一开场,在宏大的舞台布景和大树下的“老碗会”,就把观众带入到熟悉的场景之中。

     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当然是“林香香”这一舞台形象。周原女子林香香,年轻貌美,心灵手巧,在她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和传统道德的烙印。她敢爱敢恨有慈悲胸怀,秉承了周原“姜嫄娘娘”的厚土大德,遇到困难迎接挑战,用智慧疏导危难。林香香两次舍弃了追求物质享受生活的诱惑,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爱情,选择了维护自己作为女人的尊严。有观众说,《周原女人》就是“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林香香与周原汉子胡七娃、与乡绅姬耀先、与土匪白云飞,甚至与姬耀先儿子铜锁的爱恨纠葛,让这个人物的命运变得更加跌宕起伏……

     双人舞的充分运用,为这部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剧最重要的舞段为香香与七娃之间的三段双人舞。

     第一段双人舞,是婚礼上的双人舞,围绕红腰带展开。腊月里,一场极富地域风情的传统婚礼在周原上演。在一片红红的背景下,新郎胡七娃和新娘林香香,牵红绸、揭盖头,二人缠绵悱恻,甜蜜幸福,配以欢快的音乐,加之两位优秀演员的激情表演,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第二段双人舞,发生在第三场《塬凹溢香》塬凹里。偷偷跑回家的胡七娃与林香香重逢后,互诉离情,爱情的升华,既有离别重逢的喜悦、甜蜜,更有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爱情溢满了土原结成的“塬凹”,这段舞蹈的空间很小,但是盛满了爱意的。凹凸不平的道具设置增加了舞者表演的难度,两人的表演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引人入胜,让人迷醉。那是青春与力量的结合,是生命与爱情的吟唱。为全剧可看性最强的舞蹈段落,最具视觉冲击力。

     第三段双人舞,是胡七娃和北原麦客从匪巢里救了林香香,奔波在周原大地上。这段舞蹈,有久别重逢的惊喜,有经过风雨后的委屈,有奔逃的惊惧,有奔赴未来的期待,百感交集。七娃中弹,香香掏出红腰带为七娃包扎伤口,生死离别的时刻,七娃不能陪香香,心生眷恋。红腰带再次在二人之间缠绕,主题动作以及技术技巧的再次极富情感张力地呈现在舞台上,如泣如诉。

     此外,本剧的群舞编排也独具匠心,并充满地域特色。除了第三场,每场都有场面宏大,很有感染力的群舞。比如,第一场婚礼,一开场便是规模浩大的群舞,表现热闹的传统婚礼场景。男演员的抬花轿舞、红绸舞,群舞舞者手中长长的红绸,搭起了新房的彩门,迎接新人进门,跨火盆;女演员手提“灯曲罐”舞,男女演员吹唢呐,放炮仗,闹洞房;第二场蒸花馍祈福新年吉祥,一群漂亮的周原媳妇,姑娘小伙,热热闹闹地为过年而忙碌着。将民间腊月忙年的民俗,表现得栩栩如生。而八个花馍仙子舞蹈编排,颇为舞剧添了一份浪漫、轻松和趣味。

     正月十五耍社火,是西府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社火毕竟是一项广场活动,如何在舞剧舞台上展现,并没有人尝试过。本剧却将正月十五闹社火搬上舞台,让人耳目一新。踩高跷的婀娜多姿,背社火的惊险新奇,八个媳妇的剪纸舞情趣十足等等,将民俗与剧情完美融合,给舞剧增添了新的看点。当6个踩着高跷的小演员和两对背社火演员上场,全场掌声雷动。虽然这些演员的表演似乎还游离于舞剧之外,但我以为,宝鸡民间艺术元素的融入,使该剧的民俗味道更加浓厚。接着,在经幡、彩旗和戏楼幕布的掩映之下,香香与众姑娘手持社火马勺脸谱,在庙会上与众土匪周旋。以黑白年画门神为图案布幔,在群舞演员中飘荡,体现了门神的实用价值,更增加了舞台的动感。

     又如,第七场香香临产,群舞舞者手中的红绸组成一条长长的绸带,仿佛一座彩桥,或者一条路,或者是爱的延伸,欲牵而又牵不到。一边牵着香香,一边牵着七娃;一边是众乡亲安慰、救治七娃,一边是乡亲们照顾即将生产的香香;一边是香香临产,一边是七娃临终的挣扎;一边是生,一边是死。红绸是阴阳的相隔,是不舍的牵绊,是乡亲的情谊。孩子出生了,七娃看到红绸包裹的孩子,安详地去了。聚光灯下,林香香抱着胡七娃的儿子,走向周原广袤的大地上,身后的舞者托举着胡七娃,向香香、众乡亲、周原大地作最后的告别。天边晨光升起,舞剧就此结束。

     该剧另一大特色在于对红绸、花馍、绳索、面具等道具多次象征性的使用,并借助这些道具与舞者身体产生的互动,助力舞剧叙事。比如,红腰带多次在舞剧中出现:红腰带是香香和七娃的定情之物;是牵引新人的红绸;是婚礼中的彩门;是七娃和香香告别时扯不断的情。红腰带既是信物,也是一份承诺,这一道具贯穿全剧始终,用到了极致,将二人的情感紧紧地扭结在一起。

     舞剧是舞蹈、音乐、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所以音乐在其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担任该剧作曲的是国家一级作曲崔炳元先生,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其作曲以交响乐见长,这次的作曲秉承一贯的风格,交响化后的音乐赋予舞剧张力!

     该剧的舞美设计以简洁凝练为主,突出宝鸡民俗特色。舞美设计周立新获奖无数,这次设计依然独具匠心。比如:大老碗、画有脸谱的树根、纱幕上的剪纸、红辣椒、马勺脸谱、泥塑虎挂、壁挂刺绣、刺绣肚兜、灯取罐,等等,让观众体会到浓浓的陕西风情。第五场以四大天王的剪影造型,寓意破庙,简洁、明了。尤其是第三场的“塬凹”,可以是放大了的“马勺”剖面,可以是黄土高原,可以是土炕、窑洞、砖窑等。明亮的色彩,独特的场景,也使双人舞的表现有了多样变化。

 

     当然,该剧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民俗素材有堆砌之感,情节结构在逻辑上还有一些问题。但是整体舞台呈现不失为宝鸡近年来创作编排的最好的一部舞剧。这部充满地域文化特色和元素的舞剧,将让传统的民俗以舞剧的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