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过年灯俗

2015/02/27 作者:郑宗林  点击数:

      在岐山农村,过年时有在门楼下挂灯笼、舅舅家给外甥送灯笼、娃娃伙挑灯笼、放风灯和元宵节傍晚在祖坟插别灯笼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12时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春联、贴门神、门笺,在家中贴家宅六神,在大门的门楼下悬挂一对圆圆的大红灯笼。中午12时准时燃放大炮和鞭炮。这时鞭炮声声烟雾弥漫,一派喜庆热烈祥和的过年景象。现在灯笼内吊电灯泡,到了夜晚家家户户一盏盏灯笼红光四射,辉煌亮丽,如同白昼,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全家人的幸福。白天红灯笼上的金“福”字及图案醒目耀眼,显得隆重喜庆,使过年的气氛更浓。红灯笼象征着合家团圆、事业兴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红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岐山人过年,从初二就开始走亲戚,先“纳礼”后“回节”。一般出嫁的女儿或小辈给娘家或长辈家贺年称为“纳礼”,长辈走小辈家叫“回节”。出嫁的女儿如果有了孩子,孩子的舅舅家把“回节”叫送灯笼。一直送到12岁。给第一个外甥送灯笼很隆重,必须送沙灯。沙灯是用木条做成长方体灯笼框架,灯框上粘半透明的灯沙,灯笼沙上有彩绘图案和字,如“长命百岁”、“双喜临门”等。沙灯的一大面是活的,可以把灯扇子向上抽出,供上蜡之用。第一年孩子小不能自己挑灯笼,夜晚由大人抱孩子挑灯笼在院子和门前转。意为孩子长命百岁,聪明灵活,前途光明。但在第二年就不送沙灯了,孩子的舅家自己做或者在集市上选购,现在正月集市上的灯笼各种各样,材料新颖,制作精良,颜色鲜艳,有各种纸灯、各种塑料制品的电子生肖灯能动有音乐真好玩。

      春节期间娃娃伙收到舅舅家或者家人买的灯笼后,就开始晚上挑灯笼,一直挑到正月十五晚。在这期间每天晚上娃娃伙挑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街道结伴游玩,在漆黑的夜晚一晃一亮,生动有趣。记得我小时候所挑的灯笼大多是传统的手工纸糊的,有青蛙灯、莲花灯、八卦灯、五角星灯、西瓜灯等,有做个底座安小木轮子能拉上走的公鸡灯、兔子灯、马灯等。每天晚上街道各处都是挑灯笼的娃娃伙,挑着各种各样美观亮丽形象生动的灯笼游玩戏耍,别提有多么高兴。正月十五晚上,娃娃伙挑着灯笼互相撞碰,名曰“斗灯”,看谁的灯笼被碰的燃烧,顿时笑声一片,真是开心之极。现在的灯笼是塑料电子制品,安装电池有音乐,开关一按,有声响能动。每年有生肖灯笼新颖美观,深受儿童喜爱。

      春节期间有夜晚放风灯的习俗。风灯又称天灯或孔明灯,相传为三国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但现在则当成作为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现在的风灯是在集市上购买的孔明灯。夜晚放时将风灯取开用手扶着悬空,点燃油蜡在热气的冲击下放手冉冉上升,放者要在放时默默许愿。在漆黑的天空风灯光亮由大到小一闪一动,好像天灯。大人娃娃抬头仰望热闹活跃。我小时候春节时放风灯比现在热闹,风灯比现在的大的多。大人们自己动手用竹篾或铁丝制作框架,用纸糊成大型纸袋,在底用铁丝绑十字架供放油焾,油焾是用棉花捻成粗条,放在菜油中吸足油,放时缠绑在十字架中心。到了夜晚大人们找一块空旷之地,大人娃娃把放风灯处围了个大圈。放时将风灯悬空手扶,在风灯底部十字架上放好油焾点燃,在风灯下地面放麦草火,风灯在热气的的冲击下放手徐徐上升。风灯的光亮在漆黑夜空中由大变小,慢慢升高随风漂浮。人们抬头仰望指着喊叫,娃娃伙们撵风灯,在地面抬头跟着风灯漂浮的方向奔跑,有的被地里的胡基疙瘩绊倒爬起来又跑、有的边跑边喊叫、有的跑得气喘吁吁,真是灯在天空游,人在地面跑的热闹生动场景。等风灯油焾燃尽落下,捡起来修复后下次再放。也有风灯在空中被风吹倒着火的,顿时空中火光一团,人们惊呼惋惜。也有风灯飞到很远外村找不到的。儿时春节放风灯的热闹活跃的场景使我难以忘记。

      元宵节傍晚,各家各户要到祖坟祭祀,献“奶奶馍”、上香上蜡、烧纸钱和纸、祭奠。然后在坟上插别火蛋灯笼,此灯笼为篾编壳用红纸套糊,上面没有图案,点亮后形似火蛋,称火蛋灯笼;这种灯笼为坟头专用,其它地方不用,也称“鬼灯”。夜幕降临田野的坟地处灯光点点,公坟处更是灯光一丛丛,简直是灯笼的海洋,一阵风吹来红灯笼摇摇拽拽,显得十分神秘。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