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周原戏曲高清图 西岐演艺大观园

2022/03/22 作者:李根旺  点击数:

——读赵智宝《西岐戏苑》有感

  秦腔(梆子腔、乱弹),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源于西府,起于西周,有形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她粗犷、豪迈、悲怆的腔调旋律几千年来在大西北天空旋绕回荡,深厚积淀在西北人的血脉灵魂中。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秦腔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衍生出蒲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新剧种,对川剧、滇剧、广东的西秦戏等也有一定影响。堪称中国戏曲(梆子戏)的鼻祖,京剧和多个地方戏的先声。2006年5月20日,秦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岐山是礼乐文化的诞生地,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西府秦腔的重要发祥地和舞台。长期以来,这块神奇的沃土上涌现了众多著名秦腔班社和表演艺术家,上演了难以计数的赏心悦目的秦腔和曲艺剧目。这些剧目,凭借出神入化、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在弘扬优秀传统、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岐山的戏曲历史悠久,是千百年间走过的路无可置疑证实的;岐山的戏曲精彩纷呈,是接力拼搏形成的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说明的,如此境况,理应辑录,然一直未有这方面系统的全面的论著和文集。憾之不小,失之更甚。郁闷之际,赵智宝先生凝聚数年心血的《西岐戏苑》的问世,不仅使缺憾消匿,岐山戏曲天地清新的气息随之扑面而来,岐山戏曲艺术亮丽的景象霎时展现眼前。

  “《西岐戏苑》无疑为西岐大地乃至其他热爱戏曲文化的人们,呈现了一份文化大餐。赵智宝先生详细系统地梳理了岐山戏曲发展的脉络……由班社到人物,由掌故到迁变,搜罗广博,具体详实,考证严谨,叙述活泼,给人们提供了一幅近现代岐山地区戏曲发展变化的清晰图像,一部可贵的地方文化史志类图书,填补了空白。值得热爱西岐文化的人们称赞”——孟建国

  “智宝先生整理发掘岐山戏剧史,实际上就是中国戏剧史的缩影和见证,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国学是一大贡献”——吕向阳

  多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近期对《西岐戏苑》给予高度评价,多家媒体也对此书的面世作了专题报道。尽显溢美之词。我在反复拜读后以为,《西岐戏苑》的价值要高于数十万字且有一定影响的长篇小说。因小说主要供人欣赏,而《西岐戏苑》不单能欣赏,还有小说难具有的功能:一是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可作为工具书应用;二是有关方面和人士可作为史料保存;三是剧社和文化部门可作为文献归档管理等。

  《西岐戏苑》内容四篇十九章。第一篇“民间社团”。从最初到后来的秦腔班社、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自乐班和皮影、木偶及戏校、演出场地等都进行挖掘归类,无有疏漏。第二篇“岐山县人民剧团”。浓墨重彩的对专业演出团体历史沿革、大事记、演出盛况作了详尽叙述,尤对《狸猫换太子》《甘棠清风》等屡屡获誉的重头戏给了细致描写。第三篇“戏曲名家”。更是对享誉西府、三秦和全国的数十名岐山籍秦腔(曲艺)名家着力予以介绍。他们艰辛的奋斗史给人激励启迪,他们耀眼的光荣榜让人艳慕敬慕。第四篇“戏曲创作籍戏曲艺术”。此篇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对剧本及秦腔音乐创作、曲子、戏剧社火、马勺脸谱等无一例外的给予展示。此书全面真实,系统深刻。洋洋四十余万言,煌煌一部戏曲史。实乃周原戏曲的高清图,西岐演艺的大观园。难怪岐山籍著名作家唐栋看了书稿后,欣然题签了书名,誉满华夏的岐山籍彩墨山水画大师罗贯生在了解了书的内容后,慨然设计了封面。

  翻阅厚重的《西岐戏苑》,阵阵油墨清香在散发。她如资料库让我们尽数浏览,她似游乐园叫我们潇洒赏玩。其中的人物感动着我们,其中的事件震撼着我们。我们为赵智宝先生捧出沉甸甸的大作而庆欣,我们更对赵智宝先生忘我的付出而敬重。这样一部巨著告竣,绝不逊于一座宏大的工程建设。任何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整体落成,动员的是千军万马,《西岐戏苑》的“立项”唯先生而已,“诸料”虽源自广众,但最终是他一人完成。耐力和艰辛可想而知。数年间,赵智宝先生从构想到打腹稿,从采掘到集萃资料,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耗损了常人不曾消费的心血。众所周知,岐山戏曲方面的资料是残缺不全的,相关单位和部门虽有所存,也是稀少零散的。对此现状,赵智宝是清楚的;对于难度,赵智宝是知晓的。可他没有犹豫,也不会犹豫;他没有却步,也不会却步。他有坚定的信念,他有顽强的意志。在给多个部门多个友人谈了想法且得到赞同和支持后,他更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投入了战斗。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拼起命来不失年轻时的架势。这或许与他一直以来矢志不移的追求和信仰有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勤奋笔耕的毅力精神所使。在千百个日出日落中,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无论白昼夜晚,无论路途近远,他坚持奔波跋涉,毫不懈怠。凡需采访的人,他都要去见;凡每条线索,他都要去挖。他不愿意让任何有用、有趣的史料死在采集这个环节。县城内,他多步行前去,县城周边,他多骑三轮车,较远的村镇,他多乘公交车,深受感动的几名友人看他辛苦,在他去远的地方时主动开车送接。因一些原由,有的受访者,他四、五次要去家里。多名岐山戏曲界的元老,已至耄耋之年,赵智宝为采访他们,用心可谓良苦。因这些老人已离开本县多年,现居宝鸡、西安甚至外省。加之耳聋眼花,腿脚不便,他因人而异,有的登门拜访,有的电话联系。视听有碍的,找亲属帮助。对已作古的贡献突出的艺术家,他已多次去访亲属,了解有关情况,征取照片、荣誉证书等资料。几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家听说他要著书,一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热泪盈眶。值得一提的是,赵智宝采访一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时,还自费带上礼品,送情送意,问寒问暖。这无疑表明,他宗旨初心不改,公仆情怀未变。这也正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传统和作风,是新时期人民勤务员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不要说他已退休,退休并没有退志。

  几年来,为了《西岐戏苑》,赵智宝先生的足迹遍布了岐山县城的大街小巷和十余个村镇及更远的地方。他进出过县(市)多家部门单位的门,直接间接的采访了方方面面百余人。白天跑资料,第二天凌晨伏案整理撰写是为常态。他这样执着,这样坚毅,这样操劳,是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一个老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要求及驱使。他倾心倾情为抢救西岐文化艺术尤是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不给后世留下缺憾、进而为戏曲艺术在古老的西岐大地传扬振兴、永铸辉煌,在尽一己之力,作应有贡献。

  赵智宝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他不足二十岁就摇弄笔杆。五十余年来,他从村上写到乡上,从乡上写到县上,由村村通讯员到县广播站记者编辑,再到县委通讯干事,即使任职乡镇和县文化部门领导后,任锲而不舍,笔耕不辍。且文字功夫愈来愈深,上稿率愈来愈高。二十多年前,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就给他颁发了“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授予他“资深通讯员”和“特别铭记奖”。他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日报优秀通讯员、“二十佳通讯员”,宝鸡日报社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他还是新华社通讯员,是新闻界和广大读者(听众)公认的“岐山新闻界奇人”。他也荣获过岐山县政协“十佳文史研究员”等称号。被评为“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出版《足迹》等个人文集(专著)四部,编辑出版有历史人物传《大唐科技奇才李淳风》一书,参与编辑《建国后史料专辑》(县政协)等文史资料。本人事迹收录陕西日报出版社《乐为三秦写春秋》一书和《陕西文化名人辞典》《陕西老科协通讯》《点赞宝鸡人》《岐山县志》(新编)等多种书刊。

  赵智宝先生在省市新闻宣传文化界声名远播,赵智宝先生在岐山县无人不晓。他是岐山宝,也是岐山通。他铆足劲为实现人生最大梦想发力,他事业的烈焰正在升腾燃烧。

  《西岐戏苑》独具只眼,别开生面;《西岐戏苑》新颖飘逸,赏心悦目。《西岐戏苑》如西岐戏曲一样引人入神,《西岐戏苑》像西岐演艺一样魅力永存。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