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一纸迟到的纪念——记著名女须生黄金花

2018/12/25 作者:王举秀  点击数:

  这是一纸迟到了60 年的纪念。

  怀着深深的思念、隐隐的痛和无法释怀的遗憾,今天我终于可以小心翼翼的拿出了这篇言不尽意的文字来了却埋藏心底多年的一个夙愿,为这篇文字的主人公——我的姥姥黄金花,为自己,更是为了母亲。

  知道姥姥的名字,一是源于母亲口中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回忆和诉说,二是源于许多上了70 岁的老秦腔迷对我的第一认知里:原来你舅婆就是黄金花?娃啊,你舅婆那可是一代名角啊!哎,可惜了啊……。

  黄金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戏唱的有多好?她为什么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细细查阅了网络和一些文献资料。在一片片发黄的纸张里,在一段段散落的记叙里,我看着,读着,思索着,想象着。随着这些资料的完整和串连,我的姥姥,一个解放前后活跃在秦腔舞台上的著名秦腔演员缓缓地拨开了时光的灰尘,在我面前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黄金花,1923 年生于宝鸡县(今陈仓区)周原乡王家村。幼家贫,丧父。十岁时,因家乡荒旱,随其兄及义姐黄金红逃往天水开茶馆度日。因酷爱戏曲,她十一岁时,姐妹二人遂投入刘毓中领导的天水“秦钟剧社”学戏,拜秦腔名演员孟志杰为师。由于她天资聪颖,刻苦认真,第二年登台演出,就一鸣惊人。随后曾搭班于天水、宝鸡、平凉、兰州、西安、汉中等地班社,颇得好评。

  1940 年,黄金花与凤翔“移风社”武生演员董玉民结婚,从此,她的武功大有进步。在西安挂牌演出时,曾轰动一时,有时一个晚上几个剧场挂牌,她只得演罢这个场子,赶另一个场子。为了不断提高演艺水平,她访名家,投高师,先后拜学了刘易平的《辕门斩子》、《赶坡》、《打镇台》,苏育民的《激友》、《游园逼宫》、《三岔口》;沈和中的《黄鹤楼》、《辕门射戟》、《回荆州》等戏。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艺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她一生扮演了几十个角色,如:《游龟山》里的田玉川,《白蛇传》里的许仙,《激友》中的张仪,《黄鹤楼》中的周瑜,《回荆州》中的赵云,《辕门射戟》和《白门楼》中的吕布,《三岔口》中的任堂会,《周仁回府》里的周仁,《打镇台》里的王镇,《辕门斩子》里的杨延景等。特别是她的拿手戏《周仁回府》和《辕门斩子》,每到一处,都是观众要求必演的剧目。

  黄金花的唱腔浑厚舒展,发声坚实洪亮,气息饱满耐久,表演优美得体。她基本功达扎实,耍帽翅、甩梢子尤为擅长;对所扮演的各类人物性格,反复揣摩,精心刻画,善于将唱念作打各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在采博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她又揉进了自己技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一时名噪关中和陇东。她扮演的《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和《周仁回府》中的周仁,为其一生的艺术结晶,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

  随着戏曲的繁荣发展,女须生已经不少,但是象黄金花那样唱可以声振落叶,让人闻之落泪,打可以满堂生辉,让人热血沸腾者其实还没有第二人。凡是了解黄金花的老前辈,没有不赞赏叹息的,如余巧云,刘亘天,陈尚华,李爱琴等老师更是赞不绝口,公认黄氏身后女须生小生行当尚无人可以相比。黄金花凭借‘辕门斩子’同名家刘易平齐名,她的‘周仁回府’时有‘壮士闻之滴啼’的赞誉,同骆秉华,赵集兴共成一时精英,这个时候是‘周仁回府’艺术水平最高的时期;她的‘哭祖庙’更是从兰州到西安无人可以相比,其中的甩发,踢蹬碗等绝技如今已经无人可以继承,至为可惜。

  建国后,她在三原分区剧团演出年余时间。1950 年9 月,她以民间艺人身份同马健翎、苏蕊娥等当选为文艺界代表,因为黄金花卓越的艺术成就,彭德怀元帅曾经亲点她参加了西北区政府成立的活动和西北地区第一次文艺代表会,受到彭德怀、习仲勋、马明芳、柯仲平等领导同志接见和宴请,荣耀非常。1951年,她加入了宝鸡县新声剧团,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文艺工作者。

  黄金花一生热爱戏曲艺术,献身戏曲艺术。她平素艰苦朴素,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但在演出方面却达到了精益求精,废寝忘食的追求状态。为了贴近角色,更好的创造角色,她平时留男式头,着男式装,蹬男式鞋,举止行动男子化。在当时的情况下,剧团演员中扮演旦角的大多数是男的,女的很少;而女的演生角,更是寥若星辰。她既演小生戏,又演须生戏,而且声情并茂,文武兼备,这无疑也得益于她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外化于行的不懈努力和艺术悟性。

  天有不测风云。1952 年秋,黄金花产后身体虚弱,在岐山县蔡家坡演出时,团领导多次劝她暂停演出,好好休息。但她面对热情的观众,凭着对秦腔事业的那一份无限痴爱,在坚持演完《辕门斩子》后,面色苍白,气息短促,从此就一病不起,每况愈下。西安“五一剧团”获悉后,为了抢救这位才华出众的秦腔演员,特地将她接到西安陆军医院治疗。但因虚损积劳过甚不治,终于1953 年2 月憾然辞世,永远的离开了她的戏迷,她的亲人,离开了她看的比生命还重的秦腔事业,时年三十一岁。

  姥姥的生命历程,就在这里戛然而止。

  她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这样一点点的文字痕迹,留给妈妈的是两张素颜的黑白照片,留给我的是则是对一个艺人的全部生命历程的猜想。

  姥姥生前被誉为西北第一女须生,死后被陕西省秦腔界冠以第五代“活周仁”的美誉。繁华后的寂寞与寂寞后的繁华,姥姥就在这样的光阴转换间走完了自己台上台下仅仅30年的生命历程。太纯粹的美啊,总是短暂……。

  匆匆,太匆匆!

  没有喘息的时间,没有休息的时间,没有思量的时间,没有回头的时间,视秦腔重于生命的姥姥就这样粉墨铅华,一路向前,给时间一个渐走渐远的背影,给后人无数言不及意的遗憾!或许姥姥此生只为秦腔而来,也注定会为秦腔而去。

  由于时代的原因,我搜遍网络,寻访老艺人,却找不到更多关于姥姥演出的影像资料。她走过的地方曾经余音不绝,她离开的世界如今鲜为人知。在新旧中国更迭的特殊时期,她的辉煌犹如一个传奇,在历史的天空里响彻,也在历史的尘埃里消失。

  65年后的今天,仅以此浅薄文字,纪念我的姥姥——黄金花。我相信,在天堂里,我的姥姥依然还在演唱着感天动地的秦腔,依然延续着对秦腔痴痴的爱与恨,依然演绎着她无怨无悔的秦腔人生!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