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关中老艺人二题

2022/03/24 作者:张永乐  点击数:

王漆画

  王家湾的王漆画,是周原大地上公认的大能人。这位脚印已经踏遍三县九镇百十来个村的民间艺人,他那一副质朴的好脾性、一手精妙的漆画活,至今为乡亲们所称道。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王漆画就开始走村串户给乡亲们油漆箱子、柜子和寿材了。那时候,农家人给孩子办婚事,少不了要请木匠打家具,家具做好之后不久,王漆画也就背着军绿色的帆布包踏进了主家的门。他包里的那些铁灰刀、大板刷、小线笔等吃饭的物件,经常会引来小孩子们的围观。这时的王漆画总会用手里的画笔,将靠近自己的那个孩子的额头轻轻地一点,说道:“碎崽娃子,好好念你们的书,千万甭学爷这手艺!”嘴里虽这样说着,但他眼睛早已眯成了一条缝,满脸都是惬意的神色。

  王漆画有一副农家人的好脾性。他不注重招待的吃喝与伺候的用度,无论雇主是贫寒还是富有,他都会一视同仁地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儿。他用自己的为人和手艺赢得了十里八乡的交口称赞。那些年,人们都知道那句话:“请了王漆画,绝对没麻达!”

  王漆画的笔下那叫真正的一绝。春兰、夏荷、秋菊和冬梅朵朵栩栩如生,大箱子、高柜子、小匣子有了这些漂亮的画儿,顿时喜庆神气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更是个个神韵妙绝,家具上有了这些精致的图案,主家美好的生活愿望似乎也就要实现了。

  在庄稼人的眼里,寿材可是最为看重的一物,尤其是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人更是将其视为自己的珍宝,绝对不能容得一丝的马虎。每年的春夏时节白日长、节气好,那便是王漆画最为忙碌的时候。寿材漆画的程序极为繁琐和讲究,为了节省出等候的时间,他经常还要依照漆画工序和时间档差奔走于其他的雇主家。因此,那时的王漆画,就更是老人们望眼欲穿的福星了。

  寿材上的图案以“二十四孝”系列为主,“卧病求鲤”“芦衣顺母”“戏彩娱亲”“弃官寻母”……这些画在寿材上的故事,讲述着奉亲贤孝的典范,以此来教育子女恪守孝悌的本分。王漆画熟悉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当人们问起,他就会给他们讲说。他经常是画到哪儿就讲到哪儿,人们百听不厌,他也常讲常新。王漆画还会把自己游走的所见所闻、感人的家庭邻里故事也加入其中,人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农家人懂得故事中的教化意义。于是,王漆画又成为乡下人心目中最有文化的“秀才”和“教员”了。

  进入了新时代,农村需要漆画家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如今,年过花甲的王漆画眼睛也看不真,手上也画不动了,但他又有了自己的“新事业”。临近几个村的村委会已经将他聘请为“和谐农村建设宣讲员”,让他继续走村串组,将自己熟知的道德故事、新闻趣事和法律知识等内容,宣传讲解给村民们听。现在的王漆画比以前更忙碌了,不过他很是乐意从事这项服务乡亲们的善事。

  当王漆画高兴地承担起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大家就觉得他那个叫了三十多年的称呼,也要与时俱进地改改了——对,那就叫“王宣讲”吧!

爆鼓王

  爆鼓王,本名杨万林,是家乡一位能拉会唱、能敲会演的全手把式。秦腔表演用的爆鼓一般都用牛羊皮制成,可是老杨却用一块桐木疙瘩,掏出孔窍制成了“木爆鼓”,声音洪亮悦耳,照样指挥着乐队的锣声鼓点、管弦律动。乡党们很佩服他和这块木头的能耐,便给他一个“爆鼓王”的称号。

  在西府的周原地界,秦腔戏就像臊子面一样让质朴厚道的农家人百听不厌、永远迷醉,红白喜事总是少不了它的身影。即使在那最为困难的年月里,贫寒人家过个小事,也会请一个自乐班来助兴演戏答谢邻里。因为演绎在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总是寄托着农家百姓酸甜苦辣最为真切的情感。对——“有了戏,活人不觉着累!”爆鼓王也就是以这样的故事走近了乡亲们的生活。

  爆鼓王自小就爱琢磨各种乐器。老辈人常说:“凡是能让木头说话的人,命都苦啊!”然而,家境贫寒的他却凭借对这些“木头”“声音”的痴迷与热爱,度过了自己的艰难岁月,闯出了自己的精彩天地。那时候,置办唱戏的家当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爆鼓王就曾尝试过用各种材料制作乐器,快板、梆子、笛子……件件还做得有模有样。他苦苦琢磨,潜心自学,最终如愿以偿,以“编外身份”进了县剧团的乐队,在那里,他跟着专业的乐师学到了一身戏曲行当的硬功夫。

  剧团体制改革后,所有的演职人员都被推向了社会,要自寻演出机会、自找生存门路。从那时起,爆鼓王就决心成立一个群众自乐班,从民间挑选乐队师傅与演员,立足乡村,服务乡民。经过他的努力,自乐班不断地壮大,一些热爱秦腔退了休的干部职工也加入了他的队伍。凭借着那些年在剧团里积累下的功夫底子,他精心地排练指导,自乐班的演出越来越受到乡亲们的欢迎。每每看到自己带出的秦腔爱好者像专业演员一样,在舞台上拂袖甩辫、唱念做打,字正腔圆地演绎剧目的精彩时,爆鼓王似乎就融化到整个舞台的氛围情境之中。只见他手持敲杆指挥着整个乐队,双眼迷醉,神采飞扬。尤其是他那块奇特的“木爆鼓”,声声入耳,点点动情,调动着锣鼓急与缓的节奏,拿捏着丝弦紧与柔的韵味。

  “爆鼓一声韵感天,指挥乐队动管弦。世人不知其中谜,原是木头在领衔。”这首流传于周原大地甚广的诗句,便是对神奇的爆鼓王最为真实的写照!

  如今,爆鼓王的自乐班也有了自己的字号——“周鼎”,这是他的班子对家乡周文化深厚情缘的凝结标志。他们在继承传统曲艺唱功的同时,还自编了“新农村建设”“城乡新变化”“平安文化进万家”等题材的折子戏,让乡亲们的叫好声一片又一片。现在的“周鼎”秦腔自乐班已经成为家乡文化宣传的“金名片”,只要爆鼓王的木爆鼓响起,乡亲们的心神就会被他勾走,飘向那块木头所创造出的大千世界!

  爆鼓王是真王,木头说话情意长。这块神奇的木头,敲出了农家百姓对生活的真切倾诉,敲响了周原大地对未来的满怀憧憬,更是敲红了这位民间艺人对秦腔的赤诚情怀!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