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戏剧曲艺

戏剧曲艺

秦腔 《苏若兰》 观后感

2013/11/12 作者:杨苍勤 杨天成  点击数:

      七月中旬,由宝鸡市戏曲剧院创作编排的大型秦腔历史剧《苏若兰》隆重上演,笔者受邀观看了演出。

      苏若兰巧织《璇玑图》的故事流传甚广。《晋书. 列女传》、地方史志均有记载:苏若兰东晋时前秦人(前秦之都在今之西山坊塘),祖籍为今武功苏坊人。其父苏道质曾做过河南开封县令。据史载可知,苏若兰容貌娇美、更兼兰质蕙心,自幼习字作画,熟读经典,精于女红。16 岁嫁于扶风法门寺西街前秦王府坚右将军之孙窦滔为妻。后窦滔被封为秦州刺史平息战乱,数年后,窦滔难耐寂寞,纳赵阳台为妻。战乱平息,窦滔升任安南将军,回到法门欲邀苏若兰与赵阳台同往,苏不从,独留法门。每日赋诗抒怀,以排遣郁闷心情,因手巧,经精心编排将怨夫薄情,悔恨自伤和妒恨阳台的诗织在了一方尺余见方的罗帕上,共841 字。可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来读,纵横交错,环转复读。据清代《扶风县志》载:“璇玑图可读诗9958首”。一代女皇武则天读罢《璇玑图》回文诗后大为赞叹:“才情之妙,超古越今”!

      动人的故事,优美的回文织锦诗为剧本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素材。编剧巧妙的利用流传广泛的《璇玑图》故事,用拿来主义的手法,做为叙事和故事串线的由头。

      剧情以窦滔成婚不成贬至边关开始,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战火纷飞、宫廷斗争的故事情景,编剧采用简约的创作手法,展示给观众秦王苻坚的贪婪,窦滔的无奈和苏若兰的坚贞形象。三个人物的性格随着故事的展开,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定位,同时随着戏剧矛盾的冲突,三个人物的命运、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

      剧本没有把秦王苻坚刻意写成不顾君臣伦理、好色贪婪的昏君和坏人,让苻坚脱离了脸谱的模式,成为既有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君王,又被苏若兰才情美貌所征服,千方百计满足一己私欲,最后悔恨难当,人物有血有肉。他的私心、贪婪让观众随着剧情的演绎能够理解和宽容;窦滔身处战火纷飞的疆场,无时无刻怀念远在家乡的娇妻,身边的歌女赵阳台虽才情无以与苏若兰相比,但寂寞难耐的人之天性和边关战事的心理压力,让他似乎在赵阳台身上找到了些许慰藉和排遣,虽似有背信弃义之嫌,但情节真实自然,让观众得以理解和接受。闻知夫君背信弃义,面对君王的纠缠,苏若兰一改过去舞台上大声哭诉或怒斥揭露的手法,面对皇权,言辞拒绝,表现了对爱情、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坚守,由对丈夫的爱升华到关注民族命运的大爱。故事合乎情理、催人泪下。剧本不以简单的叙事结构去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突破了传统戏曲创作模式。通过演和唱的方式,表演出人物的心理世界,剧本结构完整,戏剧矛盾突出鲜明,人物性格完整鲜活,通过舞台艺术的综合呈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轨迹,使人物和故事达到了“剧”化的效果。

      苏若兰是我国历史上堪与李清照、唐婉儿比肩的才情女子。从人物本身的定位上要求,剧本必须写成“文人戏”。编剧以特有的文化视角,按照“剧”的要求,大胆寻求历史文化的支持,借助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对故事进行了重构,将历史上才华横溢,娇美无比,但不可触及的才女,塑造成有血有肉,至情至理,爱家忧国、坚守真理,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传奇女子。通过情节、人物和事件,把一代才女的家国情怀与一代帝王的恩怨情仇和丈夫的背信弃义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用艺术的超越性唤醒人们对忠诚、守信和爱情永恒信念的追求。特别是结尾,闻丈夫战死沙场,面对血染战袍,苏若兰毅然削发为尼,她从心底发出呐喊,祈求天下苍生平安,但愿人间战火平息!这些大胆的创作手法融入了剧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通过戏剧艺术的手法让遥远和僵硬的历史得以复活,通过非现实主义的演绎,对现实生活中的浮华、贪婪、奢侈、道德沦丧等丑恶现象让剧情展现给观众,引导观众剖析,理解。用人文化的方式唾弃消除和抵制社会负面影响,达到了戏剧高台教化的目的。

      编剧面对这部大题材的文人戏,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而是依据艺术创作的规律,按照系统论的要求,结构相对松散,故事在统一的舞台创作过程中,使人物和事件超越了时空界限,突出了人物的情感主线,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在规定情景的舞台空间张扬艺术的感染力,使古老的历史故事幻化为触手可及的戏剧历史场景,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责任感,表达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坚强信念,为全局融汇了历史气息和现代的责任意识。融入了作者激情与悲悯相交织的人文情怀。这是一部涤荡心灵的好戏,也为戏剧创作提供了成功的尝试和经验。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写好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文人戏,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宽泛的历史及民俗知识。剧本中的戏文唱词押韵合辙,文辞优美,每出唱句几乎都达到了诗意化的程度,意境颇佳,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感染力,道白、对白。甚至电子显示屏上的提示语考究规范;方言俚语恰到好处,逗人发笑;民俗风情在剧中巧妙利用,更是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让观众耳目一新,拍手叫绝。有力的证明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和文化素养。

      用舞台艺术简约、形象、生动的创作方法诠释《苏若兰》的传奇故事,通过人物、故事和场景再现1600 年前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悲戚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创作过程。

      《苏若兰》以豪华大气的创作风格,再现了千古流传的凄美故事。在导演手法上,一改过去程式化的模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现代艺术手段,借助编导、舞美、音乐、服装以及道具、灯光效果营造出中国传统文人和民众的家国命运。利用戏剧的特殊表现手法,开掘人性之美,展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阐述爱情的永恒主题。为了最大限度的传递剧情信息,全剧采用和借鉴了话剧的舞台形式,没有启幕和落幕,拉近了观众与“剧”的距离,加上错台和背景,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把观众引入到一个空灵的戏剧氛围。现代声、光、电和电影电视蒙太奇导演手法的运用,为古老的秦腔艺术注入了当代文化的色彩和元素,使秦腔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无限的光彩和生机。

      旷世之作《璇玑图》出现在观众面前时,秦王、窦滔、苏若兰三人簇拥而唱,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哀怨、凄美、自责、愧疚之情跃然舞台。完全打破了时空概念,恰到好处的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还原了人性的自然之美。富有民族风情的西域舞姿与秦声秦韵有机的结合成为全剧的又一亮点,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秦腔舞蹈程式的束缚,舞蹈中的形体、语言不仅使整台演出有机结合,而现代元素的形体动作更便于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接受,舞蹈的运用和创作,为戏剧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今后戏剧的创作演出起到了投石问路的效果。庙会、送鞋等场景和故事更富有戏剧化的效果、凸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使观众感到亲切自然。

      在角色的创造中,剧中人物按照所扮演的故事情景,身份地位、角色及性格特点,准确的表达了人物形象,演员凭借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的艺术方式,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通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创作,每位角色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熟练的应用和调动各自的演唱和做戏技巧。进而使舞台规定情景中所有艺术元素达到了和谐统一。

      音乐、舞美、化妆、服装、灯光十分恰当的置于整个舞台情景所呈现的效果和要求之中,与整体创作融为一体,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奇特效果。

      但是,玉不掩瑕,在成功的基础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秦王与苏若兰的对诗联句似有拖戏之嫌,加上苻坚的舞蹈动作过于牵强,生硬,从人物定位上要求似有偏颇。诗句过于沉长,致使戏份见凉。庙会中可以充分利用错台的优势,大胆的融入宝鸡社火等民间艺术,进一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所用的锣鼓点为泊来品建议改之。

      念白是秦腔戏中特殊的表现手法,是演员最基本的功底,道白的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念白必须根据角色和剧情恰到好处的感情需要,分开轻重缓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剧中有三次宣旨的过程,这不是一般的文告宣读,每次宣读圣旨预示着剧情故事的变化,人物命运将随之改变,但三次宣读效果似有雷同,甚至有口字不清之处,建议演员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既要做到沉稳流畅,又要字字珠玑,根据剧情的变化,焕发出充沛的真情实感,为故事转折起到推波助澜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文章结束的时候,笔者想起了一位学者型的师长和领导,在一份图册上的题词:“岂敢愧对先祖,怎能怍于后人”。正因为我市文化艺术工作者怀有一种对文化敬畏的心态,对历史负责的情怀,以严谨虔诚的感情,尊重文化,传承文化,才得以创作出一部精品大戏,为我市人民奉献了一部当代文化佳作”!

      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好戏,他的成功上演,必将在我市文化和戏剧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我市戏剧的繁荣和创作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以上仅属我们的个人观后感受,如有偏颇,请谅解!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