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化
2023年宝鸡文化 2022年宝鸡文化 2021年宝鸡文化 2020年宝鸡文化 2019年宝鸡文化 2018年宝鸡文化 2017年宝鸡文化 2016年宝鸡文化 2015年宝鸡文化 2014年宝鸡文化 2013年宝鸡文化

2014年宝鸡文化

2014年宝鸡文化

创新驱动 着力建设文化强市

2014/03/10 作者:张辉  点击数:

宝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鸟两翼,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就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创造力,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石,向着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所在。经过10年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已不再是与“教科卫”相并列的“小文化”,而是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相匹配的“大文化”。目前,全市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在微观上取得了突破,为宏观上加快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课题。微观改革上的“破”,倒逼宏观改革上的“立”,促使我们要在管理手段上更加丰富,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上更加完善。

     一是确立文化“双重属性”的观念。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公益事业,而是被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因而,要破除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创新文化工作运行机制,简政放权,做好服务保障,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二是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对已经转企改制的市戏曲剧院、艺术剧院等国有文化企业,要按照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发挥好文化富民、惠民、强民作用;广播电视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落实制播分离,加快推动“三网”融合发展。

     三是建立考核竞争机制。针对不同文化单位功能定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公平竞争,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高效流动。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幸福指数。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民生大提升。

     一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宝鸡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市民文化休闲娱乐的功能集聚和辐射的示范区。改造和完善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扎实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器材配送、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重大节庆、广场纳凉晚会,社区文艺会演与“话剧月月演、秦腔周周唱”等公益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真正为人民所共享。

     三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保障。积极选派文化工作者参与全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不断充实县区文化馆(站)工作力量。实施文化名家、文化人才工程和高端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壮大宝鸡文化名家和领军人物队伍。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训,形成出人才和出成果的互动双赢格局。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突出志愿服务人文关怀,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幸福指数。

     三、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途径,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文化产业保持年增速 25%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全市 GDP的 6%以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发展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把市区建设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以凤翔、岐山、眉县、扶风为依托,聚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等,形成西府综合文化产业带;依托凤县古羌文化、千阳西秦刺绣基地、太白山自然山水、法门寺佛文化、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凤翔泥塑产业园、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形成特色产业板块。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非遗项目,加快商品化转化,发展宝鸡优势文化品牌。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宝鸡古玩和艺术品交易基地、宝鸡包装印刷基地、宝鸡西部出版物交易中心、中国西凤酒城、太白山养生休闲文化产业基地等十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范,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助推器和产业集聚平台。以各县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金台区中山路古文化一条街,建设眉县太白山山水实景演出基地,培育和提升岐山西周文化景区、扶风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太白山核心景区、凤县古羌文化保护区、茵香河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使静态的资源活起来,实现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

     三是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依托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宝鸡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等,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型领军企业,使科技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文化遗产、娱乐演艺、出版业、创意动漫、节庆会展等重点行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人文·和谐宝鸡”文化旅游品牌。

     四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使参与竞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支持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广度和深度。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