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少儿文化建设是全民族、全社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部分,应努力把少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整体文化建设的格局。我们必须用大的文化视野、文化心态和文化作为,去认识和研究少儿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因为它区别于青少年文化,更不同于社会文化,我们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而是要科学的去对待它。
一、在政策层面上,要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认识少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索把少儿文化纳入到政府规划的途径。
我们要建设少儿文化就要重视研究这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从广义上讲,只要是文化,就有特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要求。在计划经济时代文化是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特征的,政治态度决定了文化态度。因此,各种文化包括少儿文化,都是在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高度控制下存在和消亡的。但在社会开放和转型的过程中,少儿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影响。由于青少年文化具有初步的独立性,且对于各种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有时给少儿文化会带来负面影响。而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少儿文化建设上依然采用低投入的政策,这必然导致少儿培养的高成本。透视少儿文化建设的现状,不难看出我们在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上,基本上处于无力、无为的状态。因此,必须把少儿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
对策:探索政府投入的少儿文化建设项目,努力把少儿文化建设纳入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去。当前,加强对社会的建设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其中对文化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应适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少儿文化建设纳入政府规划、设立政府少儿文化项目的成功做法,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来参与少儿文化建设,并探索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授权公益组织协调管理、社会中介组织评估、社会文化组织承担实施的少儿文化项目实施方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管理少儿事务的主要做法是政府通过资金支持、项目赞助等方式,动员包括少儿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来开展全方位的少儿文化建设。
二、在教育层面上,要利用学校和家庭的有力引导,培养少儿积极地、向上的文化意识。
社会学认为,文化是社会阶级或阶级内部阶层凝聚、分化和重组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文化除了娱乐、满足身心平衡等个体因素外,本身包含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区别不同人群具有不同公众意识的重要指标。大量的研究证明,少儿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少儿社会意识的觉醒同样是密切相关的,是少儿在整个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看到在“文化反哺”时代,少儿文化在促进少儿社会意识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流文化发展上的重要意义。
对策:充分利用课堂、媒体、家庭等教育平台,把少儿社会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带领和引导少儿积极参加涉及公德、公益意识的教育活动,引导其形成积极地、向上的文化意识。
三、在技术层面上,要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少儿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少儿文化意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感叹信息交流畅通的同时,也感受到其负面作用带来的影响。少儿的文化意识尚在建立过程中对良莠不齐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这就要求传媒在节目的制作、审查和播出上有所区别。
对策:针对少儿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减少娱乐新闻、明星人物的炒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政府应对“网吧”、娱乐场所、游戏机房等公共场所,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坚持树立公共利益导向,而非市场导向。
四、在载体层面上,要加强少儿组织功能和文化阵地的建设。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探索研究少先队文化建设,通过浓郁的少先队文化,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实践“五爱”要求,教育少年儿童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少年儿童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成年人一样,他们对文化消费水平、文化需求层次和精神生活的理想追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增强少年儿童的精神力量,既需要社会不断生产出适宜少年儿童的丰富而高质的文化食粮,也需要家庭正确地引导孩子们的文化消费,更离不开少先队这个大家庭、大学校所能提供的特有的文化主餐。少年儿童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大部分在校园得到满足,而少先队正是学校开展知、美、乐工作的主力军。因此,从提供给少年儿童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粮的主体来说,少先队在开展文化建设上肩负着艰巨的重任。
发展少先队事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少年儿童需求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需求上,少年儿童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文化的喜爱、参与和发展。少先队组织要有效地吸引凝聚少年儿童,有效地推动少先队各项事业发展,大力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是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也是助动器和催化剂。
对策:1、要体现少年儿童的特点。毛泽东同志说过,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少先队文化建设也要从适宜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防止成人化。要立足基层、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比如雏鹰文化广场、社区红领巾大家乐、红领巾社团文化节、少年艺术团交流等群众性少年儿童文化活动。在广泛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力品牌,吸引广大少年儿童踊跃参与。
2、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现有的少先队文化阵地主要有少年宫、雏鹰网、队报队刊、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及各类活动营,这些阵地要保质保量的加以巩固。
特别是少年宫的建设可以借鉴广州市少年宫的成功做法,当别人热衷于出租经营开发时,他们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教育培训和活动上来;当大家沉浸在招生量大幅度上升的喜悦时,他们提出“质量是第一生命线”的口号;当培训活动蓬勃发展时,他们又提出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当成绩凸现时,他们开始实施品牌战略了;当全社会推行素质教育时,他们已提出全面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少年宫的教师应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组织活动的策划能手,儿童教育的心理学家。随后,广州市少年宫进一步确定了今后的发展走向和目标,提出大胆而创新的构想,少年宫不能只满足于青少年艺术技能的培养,要全面关注青少年综合一体化动态成长,成为联结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纽带和桥梁,成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权威机构。由此,广州市少年宫的方针重新定位——保持培训和活动优势,全力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
3、要加强少先队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少先队文化工作者就是引领少先队文化潮流的一面旗帜。现有的队伍,除了为数不多的专业工作者外,绝大多数还是身兼数职的少先队辅导员。因此,从着眼于加快少先队文化建设步伐的角度,一是要培养更多的少年儿童文化工作者,把政治和文化素质好、热心少年儿童文化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各级岗位上来,建设一支能战善战的文化专业队伍。二是要加强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力度,联合文化部门举办文化建设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班,形成一个少先队文化工作辅导员的骨干群。
五、在社会心态层面上,要培养和鼓励健康的少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少年儿童处于世界观朦胧、认知能力起步、可塑性大的人生阶段,面对相互冲击、交汇、融合的思想文化,如果没有正确的主流文化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步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培养祖国的花朵将成为一句空话。
对策:培养和鼓励健康的少儿文化建设,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文化中,引导少年儿童在参与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修养,做到知识的长进与思想的提高同步,身心的享受与精神的陶冶相融,少年儿童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文化教育才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由此可见,少儿文化建设是一项关乎到中华民族未来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如果能够形成体系化的发展建设规划,那么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将会朝着长期的、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