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吼秦腔”辨

2013/11/12 作者:孙安文  点击数:

      秦腔是“唱”出来的,秦腔不是“吼”出来的。

      近年来,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报刊文字中,甚至在一些人的口头言传中,一提起秦腔,前面总喜欢加上一个“吼”字。什么“城墙上下万人吼秦腔”啦,“秦声秦韵‘吼响’秦腔盛会”啦,“吼声秦腔过大年”啦等等,都成了报刊的大标题。这些看似是对秦腔的褒扬,实则是对秦腔的贬损。特别是不知是谁发明的一句类似广告词的“八百里秦川红旗飘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以后,吼秦腔几乎成了演唱秦腔的代名词,这实际是对秦腔的误读与误解。
      何谓“吼”?《新华词典》解释:吼,兽大声叫,牛吼,狮子吼,也指人因愤怒而呼喊,怒吼。所以涉言“吼秦腔”者是对秦腔的大不敬。
      秦腔是一种古老而又很典雅的剧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已故的我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在上世纪30 年代遍访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歌舞及地方戏曲,特别是陕、甘的秦腔以后,得出“我国戏剧起源于西北”的结论,并为此出版了一本20 多万字的专著,书名就叫《我国戏剧在西北》。同一时期,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戏剧源自西北》,发表于1930 年北平国剧学会《戏剧丛刊》第一期上。
      秦腔剧目之丰富,也是其它剧种所无法比拟的,有所谓“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列三国。”这虽有些夸张,但说明其剧目之众多。1959-1960 年,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主任李静慈一行到宝鸡,在宝鸡文化部门的协助下,历经一年多时间,遍访西府秦腔名老艺人,搜集、挖掘、整理西府秦腔剧目493 个。最近出版的《西安秦腔剧本精编》,精选收录了秦腔剧目697个。这些都说明秦腔这一剧种积淀深厚,渊源流长。
      秦腔是板腔体戏曲,它的板式丰富且富于变化,它的曲牌繁多而富于表现。秦腔的音乐旋律优扬、优美,其表现力非常丰富,中国戏曲有360 多种,很少有那一种戏曲音乐能与之相比。秦腔的曲牌联奏更是百听不厌,甚至可以登上世界音乐大雅之殿堂。
      秦腔的唱腔按行当分,各具特色。秦腔旦角唱腔委婉动听,缠绵悱恻。例如,《状元媒》柴郡主的一段唱腔:“柴郡主在深宫笑容满面,不由人一阵阵喜上眉尖。那夜晚突围遭凶险,傅公子追车救命还。怪不得中了雀屏选,果然是才貌非等闲。梨花枪,似雨点,杀得番兵心胆寒。自那日阵前见郎面,雄姿常绕梦魂间……”这是秦腔小旦欢音慢板转二六板的唱腔,并在唱腔中采用了秦腔独有的彩腔(麻鞋底),声腔细腻、华丽,它恰当的表现了柴郡主得知婚配如意郎君傅公子(杨六郎)后的喜悦心情。再如《游西湖》中李
慧娘的一段唱腔:“怨气腾腾三千丈,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可怜我青春把命丧,咬牙切齿恨平章。阴魂不散心惆怅,心惆怅,口口声声念裴郎。红梅花下永难忘,西湖船边诉衷肠。一身虽死心向往,此情不灭坚如钢。钢刀把我的头首断,断不了我一心一意爱裴郎。仰面我把苍天怨,为何人间苦断肠……”这段由苦音尖板出场。二导板起唱转慢板过度二六板的凄婉的唱腔非常柔美,它表现了李慧娘的悲愤、哀怨,又甘心的情绪,以及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秦腔老生唱腔慷慨激越,悲壮苍凉。例如,《金沙滩》杨继业的一段唱腔:“五台山困住了杨老将,思想起家国事好不伤痛。我曾令五郎儿幽州探望,却怎么不见转回还。我出得山门把儿望,望儿不见自思量。汉高祖当年把业创,他凭的韩信和张良。登基后未央宫中斩韩信,立逼得张良归山岗。汉刘秀中兴凭的是邓禹姚期马武将,登基后也是害忠良。贬邓禹斩姚期逼得马武碰死在午门上。把这些能征善战能掐会算的英雄好汉,好比那雕梁画栋一个一个俱遭祸丧……”这段悲壮苍凉的唱腔,把一个忠君爱国,却遭奸贼陷害、君王昏庸,致使战局失利而痛心疾首的老英雄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再如,《夜逃》中周仁的一段唱腔:“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一月来把悲情积压在胸中。今夜晚月朦胧四野寂静,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咱夫妻结发来相爱相敬,为周仁可怜你受苦终生。初结缡愁衣食凄凉贫境,失皇饷你为我奔走西东。处患难重恩情全我信用,替嫂嫂舍性命重义轻生。虽说是铸青史千秋名重,难道说殒青春我能不伤情。死别一月未入梦,衔恨泉台鬼吞声。夜寂寂,风冷冷,孤魂在西还在东。蓑草萧萧寒林静,霜花惨惨哀雁鸣。哭娘子哭得我神昏不醒,何一日诛严贼再把冤鸣。”这一段悲凉的苦音二六转二导板再转苦音慢板唱腔,把周仁思念妻子的痛苦心情表现得令人动容。
      持“吼秦腔”观点的人,主要以秦腔的花脸唱腔说事,认为秦腔的花脸唱戏如吼。其实,秦腔的花脸唱腔是从胸腔发声。苍劲豪迈,雄浑大气,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例如《三对面》中包公的一段唱腔:“王朝传来马汉禀,他言说传公主到府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王朝马汉喊一声。莫虎威向后退,相爷把话说明白。见公主不比同僚辈,惊动凤驾理有亏。猛想起当年考文会,包拯应试中高魁。披红插花游宫内,国母笑咱面貌黑。头戴黑来身穿黑,浑身上下一锭墨。黑人黑像黑无比,马蹄印长在顶门额。三宫主母有恩惠,她赐我红绫遮面额。叫王朝与爷把红绫取,三尺红绫遮面额。走上前去双膝跪,愿公主赦臣无罪责。”这一段是秦腔大花脸的标准唱腔,它表现的恢宏大气,雄浑有力。已故的西安三意社的著名花脸演员田德年,尚友社的著名花脸演员张健民以及宝鸡市人民剧团的李培才等,他们的花脸唱腔不仅雄浑有力,而且又具磁性,有一种金属质感,丝毫没有吼的感觉。又如《斩单童》中单童的一段唱腔:“呼喊一声绑帐外,不由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骑把唐营踩,直杀得儿郎痛悲衷。剑影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理。小唐儿他把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可恼瓦岗众英才。想当年一个一个受过某的恩和爱,如今背信该不该。单童一死阴魂在,二十年后报仇某再来。刀斧手押爷在法场外,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某来。”单童这一段豪迈唱腔唱得荡气回肠,也使人听得热血沸腾,表现了单童这个草莽英雄坚守信义、宁死不屈的人物形象。从以上举例,充分说明秦腔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戏曲剧种。
      有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秦腔著名旦角艺人魏长生及弟子陈美碧进京演出,上演《滚楼》一剧,轰动京城,其它剧种艺人纷纷习唱秦腔。此后魏长生又两次进京演出,艺压徽、昆诸剧班社。1959 年,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出团晋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此后又赴全国十多个省、市巡回演出,并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近年来,秦腔一些院团相继在北京、上海、太原等地演出,影响很大,反响强烈。2011 年9 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秦腔演员、两度“梅花奖”获得者李梅和宝鸡市戏曲剧院,在北京长安大剧院演出新编古装戏《苏若兰》。李梅扮演才女苏若兰,她以委婉动人、典雅美妙的唱腔,赢得北京观众好评,颠覆了北京人对秦腔的看法:“原来秦腔是这么唱的,非常优美。”同年,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员、萧若兰派传人李淑芳参演剧目。李淑芳扮演剧中人物胡凤莲,她俊美的扮相,细腻的表演,幽怨的唱腔,倾倒了太原的观众,“秦腔的唱腔太好听了,演员表演的太好了。” 2012 年4 月,第22 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在上海举办,西安易俗社社长、“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主演的秦腔《柳河湾新娘》,“让听惯了吴侬软语的上海观众惊呼,来自大西北的秦腔竟然也是婉约派!”(引自《西安晚报》2012 年4 月16日)本届“白玉兰”会聚了众多名家精品、剧坛新秀,共有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包括京剧、沪剧、越剧、淮剧、话剧、晋剧、豫剧、秦腔、陇剧、粤剧、黄梅戏、绍剧等16 个剧种,35 个剧团61 台剧目的87 位演员参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著名秦腔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东桥在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中饰演的罗天福一角,荣膺“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主角奖”榜首。(引自《西安晚报》2012 年4 月18 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秦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戏曲舞台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随着各种形式的戏剧节的举办和交流演出,秦腔也越来越受戏剧界的重视和全国观众的喜爱,秦腔这一充满秦风秦韵的大秦之声正走向全国。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