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秦腔历史剧《班超》有感
“忠君爱国”,人尽皆知。不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乎每个汉字都不只一个含义。“忠”和“爱”也不例外。“忠”大体有三个含义:形容词“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动词“尽忠”;名词“忠臣”。“爱”的名词义是“惠,仁爱”,动词义大体有四种: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喜好;爱护;舍不得,吝惜。当然在“忠君爱国”中,它们都是动词应取“尽忠”和“爱护”之义。
先说“尽忠”。其形式大概有三种:不忠,愚忠和精忠。
不忠之人不必细说,凡是舍人为己,以权谋私之徒都在“不忠”之列,如李林甫、和珅、严嵩等。
愚忠与精忠之人都是忠君爱国的才学之士,平日里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的功臣,社稷的栋梁。但危难之时,如君主受到奸佞之人的蒙蔽,作出了错误决策,且命令执行时,愚忠和精忠方才有所显现。
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为臣纲,臣忠于君,天经地义,不过须明知君以民为本,忠君之本为忠民,为爱民。身为臣子立身行事当以有功于社稷,有利于人民为则。此即为精忠。“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如若对君主唯命是听,恰恰是助小人一臂之力,成君主无妄之失,遗君主千秋恶名,此种做法则属愚忠。
定远侯班超的思想经历了由愚忠到精忠的转变。被陷害受诏回宫时,班超在情与理,家与国,去和留之间生死挣扎,不知何去何从。在亡子亡妻,小儿幼女的反复劝解央求下,方才脱口无奈的三句“我走!”临行之时,老汉以死相劝,复又醒悟,“家人三百口与此百万众”,孰轻孰重!于是与匈奴二十万铁骑决战挽狂澜于即刻,救黎民于水火,安稳社稷,匡扶君主,名重千古定远侯。
再说“爱国”。
每个地方都是有味道的,家的味道是温馨。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不得不早外奔波忙碌。累了,就需要有个地方休息,这个地方就是家。家里有柔和的灯光,可口的饭菜,美味的煲汤;家里有父母的安详,有他(她)微笑的脸庞,有孩子的喜笑洋洋。
无树就无巢,无国就无家。爱国要爱家,爱家即爱国。大海的波澜壮阔离不开每一滴水,国家的昌盛繁荣离不开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定远侯只有一个,人人都成为定远侯是不可能的。班超从事的工作是卫国,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保家。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努力,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得到我们应得的回报,提升家庭中每一员的幸福感,构建美好家园。海纳百川,只要每条家之河长流不衰,我们的国之海必会兴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