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接触了近千的家长,我发现,父母都是那么的不满足。无论孩子有多优秀,和他们聊起来,总能被他们找到许多的不足,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再三提示“孩子很优秀!”,总被父母打断,又转头说起了孩子的不好,全然不在乎孩子就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听着,盼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肯定。
其实,我在想,这些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普通人,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普通人,只一门心思的要靠培养、教育来锻造一个超人、能人。于是,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引得许多人一哄而上,但是这些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和孩子并不一样,龙生九子,尚还各有不同,更何况是从不同的肚皮里诞出的孩子,那更是千差万别,各具样态了。
教育,都在谈教育,我在想,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爱,那真是全心全意不打折的爱。在这个行业里久了,和父母们聊得多了,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儿子(女儿)这一点不好……”鲜少听见父母说对孩子满意,我总是想问一句:“亲爱的,什么样的孩子你才满意?”
弗洛伊德曾说“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越学习,越发觉这句话的妙处,是的,其实人生最大的满足肯定不是来自于领导、爱人,而是自己的父母,来自原生态家庭的赞同、认同。昨日在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孟烦了在问自己的父亲“儿子苟活,对父亲是骄傲还是耻辱?”书本上作者兰晓龙非常西化地借妈妈的嘴巴回答“你父亲说,骄傲,每时每刻。”电视剧里导演表现了父亲在叫“了儿,回来!”这样的场景,对于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来说,这恐怕就是他所能表达的最好的爱了。
记得多年前看过中央台一个电视节目,类似于今天宝鸡台的《有才你就来》,呼吁大家展示特长。那天我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在表演芭蕾舞,动作笨拙。主持人介绍说他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下班很晚,然后再去学习跳舞。我很诧异他的爱好,并不是说出租车司机不能爱好芭蕾,只是为什么选择去跳而不是看,令我好奇。
表演的拙劣使他在第一关就被淘汰,但当他被允许说话时,他的倾诉令我一生难忘。
他说,他的爸爸是中央某个乐团的乐手,父亲一直想叫他进乐团工作,他自己的小号吹得很好。但是,年轻时的他,最不想做的事就是去乐团。于是,和父亲闹翻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出租车司机这个工作。
可是几十年后的舞台上,他哭着说“爸爸,其实这些年我一直没有放弃音乐,我还在吹小号,我还去学芭蕾舞……”
我终于明白,他一直在完成父亲的梦想,在等待父亲的肯定,只是,这么多年,他把他自己放在什么地方?每天都在为父亲活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梦想在哪里?
如果这位父亲明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失望,会令自己的儿子一生都如坐针毡,惶惶不已,他会不会心痛?会不会为儿子解下枷锁,轻声一句:“儿子,我爱你,我为你骄傲。”就会让儿子得到莫大的幸福。
其实,只要父亲明白,孩子的人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就够了。
可是,却有多少父母执着于“我为你安排的就是最好的”这个魔咒,固执地要让孩子服从,顺从,偏不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像前些时候在网上沸沸扬扬的“妈妈逼着孩子进国企,孩子换了几十个工作”的新闻,其实就是妈妈不明白“孩子是孩子,妈妈是妈妈”这个道理。谁说你喜欢的,你爱的人就必须喜欢呢?哪怕这个人是你怀胎十月辛苦养大,但是,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你又有什么权利剥夺他的哀乐与悲欢?
爱孩子,就让孩子毫无牵挂地远走。
爱孩子,就爱孩子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