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年味”乱弹

2016/03/04 作者:杨新润  点击数:

     有资料称:“年”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的缘由,是因为人们驱赶“年”兽以避“年”害逐步演变而约定俗成。对于这样的“考古发现”,我向来心存质疑。依我看:“年”是手握神笔的马良,只要他一动作,就会给普天下所有中华儿女的脸上写满幸福;“年”是技艺高强的魔术师,只要他一登场,就能调动所有炎黄子孙的欢乐情绪,让无论贫穷富贵、位尊职卑、岁高年幼的人们,都能心潮激荡笑语满堂;“年”是硕大无朋的宝库,里面堆满了仁义礼智信,还有无穷无尽的温良恭谦让,使普天下所有追求真善美的苍生受用无尽;“年”是人世间最大的神明,他能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掀起海啸般的春运潮,让天南地北的人们在过年情结的深处不顾一切的回家,她的魔幻般的、强大无比的动员力、召唤力、凝聚力、持续力、集结力和影响力,超越了任何政党、组织、民族、宗教、信仰和领袖人物……

     饱受浓郁沉逸的农耕文化的熏染,过年是国人习惯以农历计时的显著标志,他浓缩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丰富内涵,老百姓历来把过春节叫过年。一年中许多节日,人们最注重过年,也把过年叫过“大年”。这种久远深厚的文化理念,使年的踪迹如同穿越苍桑时空的岁月雨,在这一段平常而特殊的时空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元旦、圣诞、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在国人心中少有概念。

     柴米油盐和普通民生的儿女情长,使千百年来辛勤耕作的人们,从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之后的喜悦里,积累了难以割舍的过年情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俗。他像一条大河,从远古走来,浩浩荡荡地席卷着各种文化,奔流不息的走向未来:腊八粥、祭灶、粘糖瓜、扎项圈、赎身、跟年集、备年货、扫舍、剪窗花、贴年画、蒸年馍、贴春联、挂大红灯笼、挑灯笼、倒贴福字、贴门神、敬六神、祭祖、敬先人、点钱粮、放鞭炮、压岁钱、接财神、穿新衣、待客、拜年、团拜、耍社火、包饺子、走亲戚、祝愿、庙会、舞龙、看大戏、观皮影、打秋千、扭秧歌、踩高跷、跑旱马、敲锣鼓、猜谜语、唱泥头娃戏、观灯、吃汤圆、闹元宵、书画摄影展等,汇集了各地各种乡风民俗、特色食品、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构成了年的丰繁仪轨,非常有次序感、有艺术性、有人情味。

     观览年的宏大图景,无论是谁都可以深切感受到:“过年”是日常平淡生活的超越,是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集体生日,是一函承古传今的文史画卷,是一桌回味无尽的满汉全席,是一幕千年吟诵万古不绝的时新大戏。在一阵阵鞭炮声、锣鼓声、祝福声中,人们放下疲惫辛劳,伴着亲朋倾听温馨,看着孩子狂欢玩耍,在享受天伦之乐中给心灵加上一圈年轮。在年的浓浓氛围里,人们收获的是愉悦的富足,享受的是殷实的喜悦,领会的是厚实的历史积淀,吸取的是健康向上的力量。

     眼下和平稳定的年代,无论身处天南地北任何角落,过年,象征着生活富庶的年年有余,象征着丰衣足食的五谷丰登,象征着市场繁荣的应有尽有……,这种看似平易、见多不惊的年味,是任何一个先辈都没有享受过,也是多少先辈奋斗一生未能实现的梦想。品尝这种过年的滋味,对于启迪人们热爱生活珍视幸福,该有些十分积极的意义。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