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
书法绘画 音乐舞蹈 戏剧曲艺 文学创作 图片摄影 理论研究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赓续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2022/03/22 作者:杨 波  点击数: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采风党史学习教育有感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2021年5月11日,由宝鸡市文旅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的“铭记党史 不忘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宝鸡文化》通讯员党史教育学习采风团一行50余人,走进了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

  踏入遗址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镌刻着辉煌历史的战时遗迹的造型墙。一颗未爆的日军炸弹、半截残垣断壁瞬间将我们拉回当年日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狂轰滥炸,沦陷区生灵涂炭,老百姓缺吃少穿的战火纷飞的年代。

  拾阶而上,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者申新纱厂的过去,我们行走在遗址公园的角角落落,触碰着被岁月侵蚀斑驳的墙壁,抚摸当年留下来的万枚纱锭,承载着革命印记的老旧纺纱机器,我们也恍然穿越80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沿海沿江的中国民族工业遭到日军的侵占日益萎缩,当时为保存民族资本,政府开始组织企业内迁。宝鸡,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占据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成为1937年前后战时企业内迁最佳选地。也就是在那个时期,申新纱厂为抵御日军轰炸由武汉、重庆內迁到宝鸡,于1940年1月在陕西宝鸡长乐塬开工修建(窑洞工厂)。

  当年,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工人们,不远千里来到申新纱厂,从当初的生产自救求生存到后期的建厂复工求发展,大家即使没有工钱,也毅然决然的跟随着李国伟(时任申新纱厂总经理),不畏日军的炮火艰辛建厂,夜以继日撸起袖子加油干支援抗战前线纺纱织布。申新纱厂,成为西北战区抗战前线保障棉纱供给的重要工厂,尽管物资短缺,但申新克服困难有力的支撑了整个西北战区的棉纱供应,极大的保障了战时前线和大后方的棉纱物资储备和供应,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不朽的贡献!

  通过讲解,我们才知道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总投资7亿元,规划占地36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千年智造梦、一部工业史”为时光坐标,着力构建工合之光、工创天地、长乐家园“三个组团”。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厚植宝鸡这块文化热土,现已成为宝鸡地标性的文旅项目,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工业遗产、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等称号。

  观摩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内迁工业史展厅)。缓步走近窑洞工厂,一孔孔窑洞依山势自东向西排列。耗资113万元,长达1.75公里24孔窑洞的“窑洞车间”,现存有19孔,这些窑洞大部分内部都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19号窑洞面积据说至少有上千平方米大。

  步入窑洞,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洞内纵横交错,深邃绵延,且又互联互通,通风采光较好,保障生产和防空二者兼备,让人惊叹建筑设计和构造技巧之精妙。据介绍,窑洞宽度大多在2至6米之间,最宽处达到6米,其中64米以上长度的长洞7孔,最长的达109米。

  在各孔窑洞内,我们看到当年所使用过的众多物资设备被逐一陈列,如细纱机、纱锭、发电机、轮轴等实物,再现了当年申新纱厂如何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民用品的场景,展示了战时国内工厂内迁历史、申新纱厂历史、工合运动以及宝鸡工业发展历史。孔孔窑洞,张张照片,件件器具,无声的向我们讲述着申新艰难的创业的历程和光辉历史,我们被深深的感动着,也被鼓舞着。

  1941年4月19日,窑洞车间正式运转,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奇迹!当年窑洞建成后,申新把以前纺制设备和1.2万枚纱锭安装进去投入生产运营,在日军轰炸一次,申新就坚持复工复产一次的形势下,毅然坚持战时军民供需生产不停工,极大了鼓舞了前线广大将士们的士气和斗志。据统计,至抗战胜利时,窑洞车间已生产了6.2万吨棉纱,43.2万匹棉布,极大的保障了战时亟需物资供应。

  “这是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林语堂先生于1943年11月访问宝鸡期间,实地了解纱厂建设规模、生产发展及战时物资保障情况后发出了由衷感叹!随后,1944年在他的《宝鸡抗战工业中》一书中,同样用这样的话盛赞申新纱厂!林先生对申新工人们坚定信念,无谓牺牲,全力保障生产供给前线的精神钦佩,也是对申新纱厂的抗战时期所作贡献发出的褒赞。这无疑,坚定了战时军民们合力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也使更多的社会各界、国际友人了解了申新、知晓当时敌后抗战的艰难和不易。据史料记载,当年在秦宝十里铺工业区,1934年申新纱厂一个工厂就拥有工人三千多人,申新公司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工合组织和西迁企业,开创并奠定了的宝鸡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代又一代,一批有一批的申新工人来到这里,不论是战时顶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建厂坚持生产,鼓舞广大军民坚持抗战的英雄壮举,还是1949年建国后援建西北地区新建企业,壮大西北地区工业生产发展力量,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工合精神和爱国情怀,直至现在也是熠熠生辉,让世人为之敬仰!同时,也成为我们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砥砺前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续奋斗的榜样,成为汇聚无数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他们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大国工匠”!

咨询指导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Copyright © bjsqyg.com 199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10507号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149号 技术支持:艺帆科技